11月27日,上海大学钱伟长学院未来科学家培养计划启动暨鸿之微科研课题发布仪式在伟长书院一楼西会议室顺利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大学理学院名誉院长、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沈学础研究员,黄慕梅女士,鸿之微CEO王音、董事会秘书王毅,副总经理龚奎,教育与产业合作总监余海峰,钱伟长学院党委书记吴蔚,党委副书记、院长周全,党委副书记、副院长沈青松,副院长许新建、任伟和学院师生代表出席。仪式由钱伟长学院周全院长主持。
仪式伊始,钱伟长学院副院长许新建对“钱伟长学院未来科学家培养计划”(Qian weichang Undergraduate Exceptional Scientist Training,简称QUEST)进行了详细介绍,阐明了此项目旨在通过汇聚校内外资源,把大师、大项目、大平台结合起来,为学院本科生提供接触行业领军人才、参与重大项目、进入重点实验室的机会,将科研训练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他表示,“未来科学家培养计划”以养成追求卓越的创新创业文化为目标,拥有一套系统成熟的学术训练体系、一批实力雄厚的项目导师和优胜劣汰的选拔进阶机制,通过科学研究及相关技能的训练,激发学生科学兴趣,传承科学家精神,全面提升学生的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成为未来科学家的摇篮。
启动仪式上,鸿之微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龚奎博士介绍了鸿之微在多尺度仿真技术方面的研究成果,此次发布六个科研课题项目,包括“一维氢原子链中的能带变化”、“利用LJ势计算,STM探针在材料表面滑过”、“构建甲烷体系的神经网络势能面”、“金属材料弹性模量的分子动力学模拟”、“无定形锂硅合金材料的多尺度模拟”、“基于量子化学计算软件拟合穆斯堡尔谱校准方程”等涵盖数学、物理、材料、化学等各个方向的重点项目,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相关项目,提升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龚奎博士表示,此类课题是为本科生量身打造的适合现阶段学生的基础类课题,希望得到同学们的关注和积极参与,在项目过程指导与科研训练中协同育人,助力学院拔尖人才培养。
钱伟长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周全表示,钱伟长学院作为国家试点学院,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为己任,鸿之微此次发布的课题对本科生的科研入门具有重要意义,希望通过此类项目进驻书院,在项目导师的帮助下增进同学们对基础知识、经典文献、科研方法的深度了解,帮助同学们体会科研全过程,从而真正提高同学们的专业水平和科研能力。
随后,发布会上聘任鸿之微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王音、王毅、龚奎、余海峰四位专家为伟长书院项目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沈学础院士为项目导师们逐一颁发聘书并合影留念。今后,钱伟长学院未来科学家培养计划(QUEST)将逐步汇聚一批实力雄厚的项目导师,包括校内知名教授和校外行业精英团队,未来将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研究项目指导与支持,包括基础研究、学科交叉、技术创新等各个方面。学院把大师和大项目贯通到本科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中,使学生在大师引领下、培养科学精神,勇于创新敢于实践。
座谈交流环节,针对2021级本科生杨云舒提出如何处理学习和科研的关系问题,周全院长做了回应,他指出,本科阶段的科研主要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通过了解科研全过程,在项目实践中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查阅文献的能力、转化知识的能力,从而为更深一步进行独立科研打下坚实基础。许新建副院长建议,兴趣是第一驱动力,对科学研究抱有兴趣,是否具备科研能力对于出国深造、申请读博也是非常重要的经历。 2021级本科生马紫健就如何精确查找科研所需的文章资料向在座老师请教,鸿之微龚奎副总经理表示,快速定位知识点是建立在对研究领域充分把握和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初学者需要经历一个不断积累的训练过程,同学们要提高主动性、积极性,与指导老师多多沟通交流,在科研训练的过程逐步提高查找文献、阅读文献的能力。2020级夏琰同学、吕竺阳同学还就“如何选择做科研还是创新创业?”、“光谱学的理论研究是如何接续发展的?”沈学础院士都逐一进行了回答,做科学研究和创新创业都很好,都是很好的选择,不论将来从事什么行业、涉足什么领域,在本科阶段开展科研训练对以后的发展都会大有益处;每一个理论的创新与突破实际上都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都是一个不断改进、完善的过程。最后,沈学础院士语重心长地鼓励同学们,在科学探索中胆子要大一些、要鼓起勇气,在项目实践过程中勇于面对挑战、不怕失败、攻坚克难,他衷心希望同学们通过参与课题项目锻炼科研能力,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成为未来各个领域的领军人才。会后,沈院士一行在学院领导陪同下参观了书院,实地感受了伟长学子的学习文化氛围。
钱伟长学院未来科学家培养计划(QUEST)是钱伟长学院高质量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一项新举措,通过与鸿之微等一批与钱伟长学院发展定位相契合的高新企业科教融合、产教协同育人,将优秀的项目资源引入钱伟长学院,赋能人才培养,努力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功底扎实、创新能力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学科拔尖人才注入可持续发展动力,同时进一步激励学生传承弘扬科学家精神,投身国家科技创新事业,努力成为破解国家“卡脖子”难题的硬核力量。(撰稿:周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