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4日上午9:00,医学院《大师讲坛》第32讲暨钱伟长讲坛第62讲《本草中的手性物质基础》在上海大学乐乎新楼学海厅开讲。本次讲座有幸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中医药大学创新中药研究院院长林国强主讲。出席报告的有医学院和钱伟长学院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以及学院师生代表和校内外专家学者,此次讲座通过ZOOM会议和蔻享直播的方式吸引了校内外众多专家学者和师生7000多人的线上观看。讲座由医学院党委书记竺剑主持。讲座开始之前,上海大学副校长汪小帆老师向林国强院士颁发了聘书和钱伟长讲坛纪念奖杯。
报告伊始,林国强院士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从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出发,并以新冠肺炎疫情为例,引发大家对于中西医融合创新的深入思考。结合有机化学的专业背景与国家的发展战略需要,林院士指出,探索中药手性物质基础,学习并研究中药的物质基础、作用机理与临床定位,通过将生物、化学和医学紧密结合建立正对某疾病的生物模型,同时以生物与化学的方法学研究不断发现或尝试新的方法,必将推动中医药的融合创新。林院士指出,不论西医研究还是中医研究,最后都是要证明药物、技术和方法是否有效的、安全的,中西医结合应该有一个共同语言,那就是用现代医学证明其有效性和安全性。他强调,中西和西医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医学体系,而两种医学体系并存则是中国医疗卫生体系的制度优势。
报告中,林院士指出中药如甘草、麻黄等的有效成分中含有手性物质,手性物质在医药中其结构可以帮助药物识别与增强药物活性。在许多情况下,化合物的一对对映体在生物体内的药理活性、代谢过程、代谢速率及毒性等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人体的手性环境和特异的对映体相互作用,导致手性药物对映体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的立体选择性差异,例如L-多巴与奥硝唑,使临床应用手性药物出现复杂性。在此过程中,林院士通过生动地列举大量的药物研发实例,深入浅出地解读了中国在许多药物研发项目方面从药效到价格对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发挥的重要作用,更好推进中药现代化的研究发展。
在报告中,林院士还详细介绍了通过生物催化合成等方法,可以更高效的合成出具有手性的理想中药药效分子,比如用粗(R)-羟腈酶通过微水相体系催化合成(R)-羟腈化物。同时,他提出中药的创新机制可以从组分中药与中药单体这两方面来开展研究。最后,林院士介绍了如何通过现代科学技术手段鉴别重要的有效物质,如通过LC-MS/MS可以确定其分子式,推测分子结构的同时结合NMR与X-衍射技术分析物质的化学立体结构等更多信息。讲座的尾声,林院士指出珍惜濒危中药材可持续发展已成燃眉之急,同时他也呼吁,中药有效成分的绿色合成期待更多的科技创新人才共同来解决。
林国强院士的讲座详细地讲述了中药手性药物的重要性与未来的发展,从基础知识、合成方法到工业生产与药效鉴别,将中药研发这一领域生动清晰地展现在大家眼前。作为一名深耕在化学、生物、中医药领域的大科学家,他所分享的案例大部分都是其本人牵头并组织参与的前沿研究课题,他用实际的科研经历启发青年人应该如何做到学科融合与创新研究,如何去解决国家急需解决的问题。
(魏雨晴 供稿)